健身消费大幅增长,本土品牌快速崛起。
体育发展进入快车道。
核心阅读
健身消费大幅增长,本土品牌迅速崛起,体育产业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展望未来,体育产业将与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积极探索引导人们健康生活、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途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体育服务专场展区创下了一组喜人的数字:2万多平方米的展区,线上线下353家企事业单位参展。展会期间,127.17亿元的合同总额创历史新高。
健身消费大幅增长,本土品牌迅速崛起,体育产业近年来取得长足发展。2018年,我国体育产业实现两个关键突破: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超1%。
“十四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下一步,体育产业将抓住机遇,进一步融入发展新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鼓励公众参与,激发消费活力。
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马拉松为代表,近10年来中国相关赛事发展迅速。根据中国田径协会的统计,“十三五”期间,马拉松相关赛事快速增长。2019年,活动次数达到1828次,比2013年增加了约46倍。不仅是马拉松,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产业规划也相继出台,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比赛和群众深度参与相得益彰,推动了健身休闲产业的深入发展。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购买体育器材、参与体育训练、体验时尚运动、观看体育比赛、租用体育场馆成为人们体育消费的新热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我国体育健身休闲活动总规模从276.9亿元增长到1796.6亿元,增长548.83%。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和举办,推动了冰雪经济的火热发展。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副司长彭介绍,2021-2022雪季,国内参与冰雪旅游人数达3.12亿人次,旅游收入达3900亿元,较2016-2017雪季增长44.4%。冰雪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冰雪运动推广普及的重要支撑。
打造本土品牌,扩大市场主体。
得益于全民健身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升温,中国本土运动品牌在产品技术创新、销售渠道改革、扩大品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齐心协力。“十三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市场主体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底,体育行业法人单位28.9万个,是2015年的1.5倍。
不久前,安踏等多家本土运动品牌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营收、毛利、营业利润等关键指标均呈现稳定增长。其中,安踏上半年营收259.65亿元,同比增长13.8%。
北京冬奥会后,国内冰雪装备制造进入发展快车道。近年来,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相继提出建设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大对冰雪装备市场的投入。
近年来,我国体育制造业积极打造本土品牌,产品质量过硬,设计新颖,性价比较高,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河北京西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2019年投产。主要生产滑雪板、高山雪橇、越野雪橇和固定器等。,其销量每年保持15%至20%的增长。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联合会秘书长罗杰表示,总体来看,在健身习惯、消费心理、体育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正在发生变化。
引导健康生活,提供发展动力。
10年来,我国体育产业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以竞赛表演为驱动,健身休闲为补充,体育场馆、体育训练、体育制造、体育传媒协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
如今,登山、骑行、飞盘等户外运动蓬勃发展,而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等传统健身项目持续火热。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模式正逐步由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观赏型消费转变,人们的体育生活也在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
体育产业在提高全民体育参与意识和推进健康壁垒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十三五”期间,体育健身康复机构快速增加,杭州、浙江、扬州、江苏、常州等地设立了体育健康或康复医院。上海“社区健康教师”项目顺利开展,体卫一体化取得初步进展。
“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领域有很多亮点。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攀岩路线,积极引进自行车等户外赛事,以“体育+旅游”的形式形成产业链。
体育产业积极对接区域协调发展,在体制机制、要素流动、跨区域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京张高铁建成通车,北京到张家口车程从3个多小时缩短到50分钟。张家口融入首都“一小时交通圈”。四川、重庆明确提出,打造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平台,通过合办赛事、建设体育产业示范区等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产业规模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市场潜力不断释放,体育产业将与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积极探索引导人民健康生活、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途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人民日报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